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行业资讯

领导式管理、流程式管理和业绩型管理怎么选?

日期:2024-12-06 13:34 点击数:6381

  管理模式一定是企业经营模式的保障,企业经营模式一定是资本运作的支持。由此可见,一个企业流程的制定直接关系到企业管理、经营、资本运作的结果。我们不能简单地来看待一个企业管理流程,企业的所有流程在制定时,一定要系统、简单、可操作,才能对我们企业的经营产生高效率的支持。

领导式管理、流程式管理和业绩型管理怎么选?

  依据一套好的管理模式所制定的流程不仅仅是解决问题,更重要的是预防问题的发生。写一个流程很容易,而制定一套系统性的高效运作的管理模式的流程,则需要全盘考虑、反复验证,充分发挥企业基础优势,合理分工,严格控制。

  按照组织层级来区分的话,我们将管理模式分为领导式管理、流程式管理和业绩型管理。领导式管理也叫行政管理、垂直管理,其特点是上级管下级,其本质是人情化管理,流程式管理也叫横向管理、平级管理,其特点是平级管平级,其本质是制度化管理。业绩型管理是以业绩为导向,业绩为王,人人看业绩的和自我主动型管理模式。前两种管理模式在大多数企业并存着,只不过主次不同罢了,管理水平低的企业,以领导式管理为主,管理正规的企业,以流程式管理为主,而正睿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业绩型管理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,专门为优异的企业量身订做的。

  以领导式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,会出现走一个领导垮一片的局面或换一个领导又另搞一套的局面,而以流程式管理为主的企业,领导走了管理活动也能正常开展,即使换了领导,管理活动也不会另起炉灶,企业的基本流程、制度不会改变。而业绩型管理为主的企业,强化了团队协作,淡化了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,人人都是领导,最大化激发了人的潜能。

  领导式管理模式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,企业小的时候,因为人员少,老板(最大的领导)管得过来,不需要制度,老板的话就是天条,员工按照老板的话去做就行了。因为此时企业的生存是第一重要的,为了生存,就需要灵活多变,而制度会抑制灵活多变。

领导式管理、流程式管理和业绩型管理怎么选?

  但是,当企业经历了创业阶段以后,规模扩大了,再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的话,就会显露其弊端:

  1、为了盯住员工,直要配备大量的领导,一则会增加成本,二则领导不够。

  2、领导容易官僚。凡是领导,没有不官僚的,只是程度不同罢了,越是职位高的领导,官僚气息越重,即使是一个从基层员工做到老总的人,时间一久,也不愿意下现场了。

  3、领导往往管不好事情,因为要管好事情必须关注细节、掌控细节,而领导是不愿意关注细节的,因为要是关注细节,就找不到当领导的感觉了,要结果不管过程是所有领导的通病,再加之有些领导成天面临一大堆的异常,也没有精力关注细节,往往顾此失彼。

  4、领导即使是管人,如果方法不当,例如只会要威风的话,只会把下属管得表面上老老实实,但下属阳奉阴违,顺而不从,最终还是没能够把事情做好。

  工厂的事情说到底就是物料的流动,即买来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卖出去,而物料不是从上级流到下级的,即不是总经理买来物料给副总经理,副总经理又给经理,经理又给主管,主管又给领班,领班再给一线员工,而是从销售部门流到仓库,仓库再流到车间,而销售部门、仓库、车间谁也不是谁的领导,都是平级的。

领导式管理、流程式管理和业绩型管理怎么选?

  也就是说,工厂的事情是横向发生的,那么就要建立横向管理模式,让不是领导的管理者充分发挥作用(如计划员、班组长、仓管员、统计员等,尽管这些人不是领导,但他们是管理者) 。

  管理是需要权力的,领导做管理的权力就来自领导的身份,总经理就可以管副总经理,副总经理就可以管经理,上级管下级是组织原则。

  但是,平级管平级的权力来自哪里呢? 来自规定。规定就是流程制度。也就是说,流程制度要赋予“员”字号的管理者以应有的权力,因为事情本来就是他们在做,当领导的只是监督检查、审核签字。

  其实,也只有“员”字号的管理者才知道事情的细节,例如,仓管员最清楚物料是什么时候回来的,数量是多少,品种是否正确,而他们的上司不一定清楚。再如,只有检验员才最清楚操作工生产的品质如何,而操作工的上司和检验员的上司不一定清楚。

  那么,还不如把权力和责任都交给这些“员”字号的管理者,让他们做一名真正的管理者。如果不是这样,一旦发生异常,他们因为无权处理,就得交给上司处理,例如,检验员发现操作员工做出的东西不合格,就得向品管经理报告,假如生产经理对品管经理的决定不服,那就得把官司打到共同的上级那里去。也就是说,事情本来在基层可以解决的,结果要放到中高层来解决,也难怪领导成了“救火队员”,管理的成本就是这样增加的。

  流程式管理是解决问题,而业绩型管理是预防问题,使企业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活力,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,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,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,是建设“百年企业”的基石。

标签: